乐山新闻网讯(张全胜)小凉山彝族手工刺绣是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由市妇联牵头,多个市级部门和“两县一区”政府合力推动的彝绣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广大妇女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市刺绣妇女发展到2万余人,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取得了文化传承、居家就业、脱贫增收“三合一”的综合效果。
调研组在底底古村调研 7月12日,市政协副主席贾志华一行深入峨边,实地调研发展彝绣产业促进妇女增收情况。 “绣片有没有规格?” “一件衣服能卖多少钱?” …… 调研组先后来到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彝绣基地和马杵千村彝绣合作社,现场了解彝绣产品的设计、制作、营销等情况。看到基地里彝族妇女们正在聚精会神地一针一线绘制彝绣产品,看到合作社里各式各样漂亮的彝绣产品后,调研组一行无不对彝家绣娘的聪慧才智和精湛的技艺投上赞许的目光。
参观彝绣工作室
“目前,彝绣产品消费人群单一。” “彝绣发展要不断创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 在马杵千村彝绣合作社,调研组召开现场座谈会,听取了市妇联负责人就我市彝绣产业发展现状的工作汇报,并围绕彝绣产业发展进行交流讨论。调研组认为,彝绣产业发展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整合全市资源优势,转变思想观念,结合市场需求,创新研发新产品,逐步拓展销售渠道,切实让刺绣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要加大绣娘的培训力度,结合旅游开发与企业融合发展,注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彝绣品牌,推动彝绣实现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不断把彝绣产业做大做强。
召开座谈会 贾志华在调研座谈中指出,市妇联围绕脱贫攻坚主动作为,积极帮助基层群众想办法,就地取材发展彝绣产业,既解决了妇女就业,又增加了妇女收入,为彝区妇女脱贫找寻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路子,发挥了妇联作用,发挥了妇女长处,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彝族妇女的精湛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贾志华强调,彝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妇女居家就业的重要途径,发展的空间大、潜力大,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着力探索发展模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不断让彝绣走进千家万户,帮助更多的彝区群众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绣娘刺绣
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峨边彝族自治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彝绣工作室。 2011年以来,乐山市妇联针对彝族妇女心灵手巧的特质,结合“小凉山彝族手工刺绣”这一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围绕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牵头大力发展彝族手工刺绣,先后建成“彝绣文化传习基地”3个、刺绣工作室8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刺绣合作社1个,研发新产品12个系列,发展专卖店46家,解决了近3000个家庭的脱贫增收和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彝绣作品多次代表乐山参加全国性展示展销,“彝枝独秀”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刺绣品牌。 (http://mycd.qq.com/t-2632209-1.htm)
|